开封文明网 > 文明播报
开封:历史文脉与生态发展同频 让温度与幸福共鸣
- 发表时间:2025-04-24
- 来源:开封文明网
春日古城,绿荫如盖、生机盎然,出门进园休闲游憩、亲近自然,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“诗和远方”。
从“口袋公园”的方寸之美到主次干道的“绵延绿波”,街头“绿不断线”“景不断链”,开封把绿化这项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做成了民心所向的幸福工程,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。
“口袋公园”里享惬意
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,位于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的卓瑞“口袋公园”早已热闹非凡,老人在绿荫中打着太极,开启美好的生活。
“累了有凳子,和街坊唠会儿家常,一天来好几次公园都不嫌烦!”退休教师张美琴说道。该公园位于滨河路东段东建材港北侧100米路北,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,曾是一片闲置地块,如今却摇身一变,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公园建在群众家门口,首要属性是亲民惠民。
去冬今春新建成的枣园“口袋公园”备受市民青睐。公园建设前,该区域被围挡遮蔽,内部堆积大量生活垃圾,严重影响周边环境与居民生活体验。
变则通,通则久,久则达。拆除违建、围挡,清运垃圾,布置景观小品,复原了历史上“枣巷子”的景观,打造出一个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的特色公园,为城市增了绿,更给生活添了彩。
“这里就是我们的‘文化客厅’?!痹谠嬖啊翱诖啊?,67岁的老住户李建国指着用耐候钢制作的宋文化展板说。枣园“口袋公园”的文化传承展示区通过耐候钢造型装置、文字、文化长廊等形式,系统介绍宋门文化,让市民与游客置身其中,不仅收获满满的生态幸福,更能了解到一段真实历史。
文化与便利并存。在枣园街路口两侧设置广场,拓宽街道视野,增加空间亮度,为市民驻足休憩、促进社交互动提供共享空间。在南侧种植枣树,复原历史上的枣园风貌,同时精心搭配乔木与灌木,营造出高低错落、色彩丰富的景观氛围,让“四季常绿,三季有花”的好愿景走进现实。
出门就有“戏台子”
把人民写入心间,服务就更有温度,群众才会买账。
“以前唱戏得约着老伙计去城墙,现在楼下公园就是舞台?!蹦醺胖饭澳诘姆鹿磐ぷ永铮ゾ绨谜吡醢φ团笥衙桥帕沸虑?。这座依托明代遗址建造的社区公园,在遗址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利用之间取得平衡,通过多样化的运动场地和景观空间组合,让周边居民既能静享文化,又能动享生活。
作为历史文化名城,开封深谙文旅融合之道。在绿化建设中,注重植入文旅元素,彰显城市特色,实践“城市即公园,公园即城市”的理念。
实施旅游片区“绿化+”行动、主要旅游线路“精品+”行动、“公园+”行动,依托文旅资源优势,新增和提升公园绿地,新建和提升道路绿化,发展立体绿化,多维度塑造城市文化形象,擦亮宋都古城等名片。
特别是在文旅资源密集的北部两厢,通过优化旅游线路、推进“公园+”行动、打造背街小巷“最美街道”、构建绿道网络、实施“绣花镶草”工程等措施,强化景点间慢行系统连接,让游客在探访古迹的同时,转角遇见惊喜,真正实现“城在园中,园在城中”,开创宋都古城“全城一景”新局面。
宋都御街驳岸新设茶吧打卡点,湖滨栈道与夜游灯光联动;道路绿化升级时同步增设林荫座椅……精致的生态公园四季皆景,配备多样化便民设施,充分满足休闲需求。
改造提升“口袋公园”、小微绿地等便民空间,建设无障碍步道系统,增加彩化景观、便民设施和公厕,逐步构建10分钟公园服务圈;推进马道街、复兴坊历史文化街区?;ぬ嵘凳┧澈臃焕贩缑步智?,对960文创园、珠玑巷等绿化提质……以生态为底色,让幸福触手可及,实现公园与景区的无缝融合。
小公园内业态多
朱雀苑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,因邻近北宋朱雀门遗址而建,如今用生态底色描绘出幸福图景。
移除绿篱,铺设草坪,增设园路,实现“人与绿地的零距离接触”;增设12把休闲座椅和11米观湖长椅,于细节处彰显为民温度……朱雀苑改造项目融入无障碍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理念,根治了“难以进入、难以攀登、难以停留”三大难题,打造出全龄友好型城市公园范本。
植物配置颇具匠心,层次分明。上层采用红花槐、乌桕,中层以树状月季、垂丝海棠过渡,下层点缀火焰南天竹、鸢尾等,形成“春观花、夏赏叶、秋品果、冬看枝”的四季景观,演绎古典园林的季相之美。
步入南薰苑二期,下沉广场的溢流井与彩色透水沥青地面彰显“海绵城市”智慧,而文化咖啡吧更添新意——自动售货机供应开封特产与文创产品,所得收益直接反哺绿化养护?!罢饨小月萄獭?,破解了‘重建轻养’的行业困局?!笨馐杏硗跆ㄇ钅扛涸鹑私樯?,园内商业设施不仅实现养护资金自给,还新增多个就业岗位。
展望未来,南薰苑二期将跨越中山路、魏都路建设生态廊道,实现与周边区域的生态网络衔接,构建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,打造昼夜贯通、生态休闲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公园。
这种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模式,正在开封城区推广。金明花街“蔷薇长廊”吸引多家花店入驻,960文化广场绿地嵌入研学基地……绿色资产正在焕发新的生机。
绿跑道上健身热
夕阳西下,环城墙绿跑道上跑友众多。依托北宋外城遗址建设的生态廊道,在?;こ乔降那疤嵯拢∩沓〉亍⒙邢低秤牍懦乔接谢谓樱晌∩戆谜叩氖籽〉?。
“城墙、花香、绿意融为一体,每一步都像在历史中穿越?!迸苡颜曰愿锌?。
开封深谙“绿化融合”之道,将绿化与体育、文旅深度融合,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。
十三大街法桐大道全长约4.5公里,总绿化面积311.09亩,种植法桐2036棵,铺设草坪约28000平方米。大道向北延伸至开封西下站口,拆除违建、平整土地190亩,增植桧柏、雪松、栾树、晚樱、紫荆等树种,打造层次丰富、四季有景的自然生态景观,营造出兼具观赏性与生态性的活力城市门户。
项目全面建成后,形成“法桐林荫长廊+野花组合+混播草坪”的复合生态景观带,实现行车视线内四季皆景。
在连霍高速龙亭站,绿化提升项目以“古韵今风,增绿添彩”为理念,对废弃10多年的停车场进行平整绿化,根治环境顽疾;补栽523棵高5米、冠幅3米的耐水馒头柳,有效缓解区域积水问题。
城市是大公园,乡村是生态园??馔吵锿平绱迓袒杓扒蚬こ獭本椋袒肴司踊肪程嵘嘟岷希陨ピ?、村庄示范建设为抓手,重点打造省级森林乡村,同步完善道路、河渠生态防护林体系,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,乡村振兴焕发新颜。
从“边角地”变休闲空间到“小公园”里多业态融合,从绿道上的健身热到“出门即景”的生态福祉,开封的绿化工程不是大拆大建,而是用匠心激活每寸土地,让历史文脉与生态发展同频,让城市温度与群众幸福共鸣,打造一座以人为本的绿色之城、温度之城、幸福之城。(记者 刘延超)